哈~囉~
第7集因為夢想被斥責而傷心,那第8集就是讓自己堅持夢想而發聲!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八樂章,在閱讀文章前,先來看一下第八樂章預告片~👉
目錄
🎥 Teaser ~親子の愛のカタチ~
響很擔心天音,並請大輝陪同她一起去天音家,然而卻在門口遇見天音的爸爸─白石,被警告說請與她的女兒保持距離,而同樣擔心天音的海,似乎準備要做甚麼行動?
與此同時,俊平決定參加的高松母校100周年紀念演講,這是自30年前離家出走以來第一次回到四國高松市的父母家。
俊平的30年前被父親斷絕關係的原因即將揭曉!30年前─高中生的俊平又是如何呢?
📽️ 正片開始
如果你正在為夢想被潑冷水而感到遲疑、灰心,或是不確定未來的夢想,這集絕對會讓你拾起勇氣與心中對夢想的APPASSIONATO!
🎼 Act 1 :「滾出去!不許你再回來了!」
Act 1 劇情摘要
30年前,修納達老師給了俊平一張1992年7月11日在東京舉辦的音樂會─那天正好是甲子園預賽第三輪,俊平考慮的許久,決定搭上直達東京的夜間巴士,但回來要面對的是…
爸爸:「混帳東西!你知道自己做了甚麼嗎?」
(跑去修納達老師家)
爸爸:「都怪你給我兒子洗腦!」
(爸爸與俊平互相拉扯,俊平情急之下揍了爸爸一拳)
爸爸:「滾出去!不許你再回來了!」
30年後,俊平終於回到高松老家,也終於向爸爸說出他的抱歉與對音樂的堅持。
俊平:「枉費你從小就用心栽培我,辜負你的期望,很抱歉。雖然當不成棒球選手,但就跟棒球一樣,我想透過音樂讓人熱血沸騰。
我會在我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拼命努力的,請看著我的表現。」
爸爸:「說甚麼蠢話,誰要看著你啊,不許你再回來,不必回來了,自己好好幹吧!」
My Act 1
青春的選擇—棒球與音樂的抉擇
在一開始看到俊平義無反顧地跳上巴士,前往東京,我第一個念頭是「棒球隊的隊友要怎麼辦!太沒有責任心了!」從劇情得知俊平可謂是核心隊員─投手兼第四棒,他的隊友和父親期待他能在球賽中展現實力,爭取進入甲子園,他的行為也徹底傷了隊員跟父親的心。
俊平的確面對著難題─團隊責任(群體利益)與個人夢想,亞洲國家通常優先考慮群體利益,特別是劇情又設定在棒球為國民運動的日本,這種文化背景加劇了故事中矛盾的情感張力,正因如此,劇情選擇了音樂會,不然現實生活中,放棄屬於「自己的責任」這件事,我自己覺得很不可取,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團隊輸贏不單單只是靠一個人,但你一個人絕對擔不起整個球隊輸贏的責任。
另一面,俊平的行為展現了青春期對有興趣的事物的追求,正如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的理論指出,青少年時期的核心任務是探索自我認同,而俊平探索的表現,正是嘗試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後,更加確定自己要的是甚麼。
父子關係的裂痕—衝突與疏離
父親身為棒球隊教練,對於球隊有責任的,可能認為團隊精神和集體責任是很重要的價值,俊平的選擇違背了這一價值觀,他缺席比賽不僅影響了球隊,還損害了團隊的信任和凝聚力而且對於其他認真訓練和期待比賽的隊友是不公平的。
而身為父親,從小栽培俊平,對俊平寄予厚望,然而,俊平的行為讓父親覺得自己被「背叛」了,而從小就是棒球,兒子竟然為了音樂而不要棒球,自己迄今的努力都白費了,可能還有跟兒子一起去甲子園的夢也碎了。
這些種種原因,才會讓父親這麼生氣,然後去找修納達老師,單方面將怒氣發洩在其他人身上,俊平為了保護小提琴,也不想造成老師的麻煩,情急之下揍了父親一拳,更讓父親非常不滿,直接與他斷絕關係。
衝突有時會造成疏離,但真誠的溝通可以成為關係修復的重要橋梁,我想俊平最後決定高松,並與父親溝通,也是非常想要修復這段父子關係。
🎼 Act 2 :「我想當指揮家。不!我要成為指揮家」
Act 2 劇情摘要
俊平回到高松母校進行演講了…
俊平:「剛各位懷抱夢想時,或許有人會說『你辦不到』、『你不會成功』、『還是放棄吧』,現在各位沒有成績與成果,或許很難獲得他人的信任,那些否定你夢想的話,請摀住耳朵,不要聽。
選擇你真正想走的路,或許會傷害某個人,但倘若你心中已點燃熱情,希望你能順從內心而活,請你要相信自己的熱情,即使夢想無疾而終,但過去那些順從渴望、熱衷投入的時光,將是你人生中無可取代的寶物。」
My Act 2
勇敢追夢:屏蔽外界的噪音
多少次,我們因為他人一句「你不可能做到」,而選擇了退縮?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外界批評和懷疑的聲音難以避免,而這些聲音最大的通常來自家人,正如俊平所說:「請摀住耳朵,不要聽。」那些話不過是別人的觀點,並不代表我們的可能性。
而屏蔽外界聲音,讓我想起「進入心流的狀態」,只要我們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時間彷彿暫停一般,那樣的專注力使我們能屏蔽外在不必要的干擾,繼續進行手中的事情,在追尋夢想時,也能利用「心流」,選擇性地吸收有益建議,並排除那些消極的噪音。
現實中許多人因為被嘲笑或不被理解而放棄夢想,然而,一些成功的人卻是無視外界聲音,專注在自己的夢想身上,例如,J.K.羅琳在創作《哈利波特》時,曾多次遭到出版商的拒絕,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無論他人如何評價,只要我們對夢想保持信心,就能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夢想是你必須相信的東西,我幾乎放棄了我的。
想對你們所有人說,請保持你的夢想!」─by 關繼威
點燃熱情: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在俊平的演講中,他坦言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可能會「傷害某些人」,追夢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不管是面對來自家人或朋友的懷疑,或是家人的失望。
很多人常常用「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做為擺脫外在束縛的一種方式,「做自己想做的」徹底放飛自我,感覺從此徹底自由了,這是真正的「自由」嗎?這是真的「選擇想走的路」?我覺得真正的自由不僅僅是擺脫外界束縛,更是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我們選擇熱愛的道路時,必須準備好接受可能的代價,並堅信這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經之路。
選擇真正想走的路,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對內心的深刻了解,當我們清楚自己內心渴望什麼,就能擺脫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熱情是一種指引,能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無論這條路有多麼艱難。
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勇氣的展現,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
不要被教條困住,也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中,
不要讓外界批評和懷疑的聲音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追隨你的內心及直覺,
它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它的事情皆是次要的。」─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
以熱情為燈:重新定義成功
俊平在演講中,誠實向大家表明夢想可能失敗的現實,但他並未著墨在此,而是更加著重在過程中投入的時光才更是「人生中無可取代的寶物」。
《小王子》中提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成功不應是社會認可的標準,而是內心深處的滿足感,追求熱情本身就能為我們帶來深刻的幸福。
而《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的「課題分離」─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就是誰的課題。既然人生由我來過、由自己承擔,那麼人生成功的意義由自己決定,與其以社會標準定義成功,不如以內心的滿足感為準則,只要我們用心投入每一個過程,無論結果如何,這段旅程本身就是成功。
或許我們都應該試著將成功定義為「熱衷投入的時光」,而非達成的那一刻,當我們享受追求的每一刻,成功早已悄悄來臨,只要熱情持續燃燒,夢想的價值就不會隨結果的成敗而改變。
築夢者的信念: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熱情」,你是否還記得,最初的那份熱情是如何讓我們眼中閃耀著光芒?
心理學家亞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指出,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標時,他們更有可能投入努力,克服困難。因此,對夢想的熱情不僅是精神上的支持,更是行動的驅動力。
成功的道路需要長期的堅持與信念支持,例如荷蘭畫家梵谷,生前幾乎默默無聞,甚至被認為作品毫無價值,但他從未懷疑自己的創作熱情,持續用色彩描繪自己對世界的感受,雖然他生前默默無名,但如今,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無數藝術家,也為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巨作。真正的夢想或許不一定在當下被實現,但這份熱情與堅持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綻放光芒。
🎞️ 結尾
「在現實中我們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只要我們選擇勇氣,我們就選擇閃耀。」
─by 關繼威
不管是俊平還是天音,都為了自己的夢想,選擇勇敢,大膽前行,尤其是天音,經過這個過程,肯定更加相信自己,才會說出「我絕對要成為指揮家!」
つづ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