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指揮家~父親和我的熱情~Mov.4

好尷尬的戀愛喜劇

哈~囉~

戶外音樂會大成功!網路聲量超高!晴見愛樂朝向戶外演奏?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四樂章,在閱讀文章前,先來看一下第四樂章預告片~👉

目錄

🎥 Teaser ~勘違いな恋の喜劇~

在響沉浸地拉小提琴時,一時沒注意,竟讓天音、蓮、大輝發現了,三人對於響的技術感到無比吃驚,響拜託他們絕對不可以說出去,天音說作為交換,要答應一個條件才行。

終於,俊平與志帆見面了,時隔五年的他們,會談些什麼?志帆在最終投出一個震撼彈,而這竟跟晴見愛樂團長兼低音管演奏者─古谷的秘密有關!

此時,一個正在尋找俊平的謎樣男子出現!他是誰?

📽️ 正片開始

第四集的標題是陰錯陽差的戀愛喜劇,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讓我尷尬地摳腳趾,還好第二次看就沒那麼尷尬了,能自然地當成喜劇來看😆這次是輕鬆的話題喔~

🎼 Act 1 :「讓師父誇我好厲害」

Act 1 劇情摘要

當響被三人發現會拉小提琴後,天音提出一個條件:「當我的Coach,一次教5分鐘」

天音:「我想偷偷進步,讓師父誇我好厲害。」

:「那樣不好喔,不能抱著想獲得誇獎的心態來練習。」

My Act 1

想獲得誇獎而努力?!

看了標題,你是不是會以為我會說「想獲得誇獎而努力」是不好的😆我個人並不覺得不好,只是在於拿捏分寸。

想獲得誇獎與努力兩者並非單行道,而是雙向,想獲得誇獎,所以努力;另一方面,努力之後,(大部份)也會獲得誇獎,這讓我回想幼稚園、小學時期的集點/集章活動(好寶寶章),那時好寶寶章就是一個獎勵,老師獎勵我做的很好的誇獎,大部分的小孩為了獲得好寶寶章就會更加努力或是做些良善的行為。也特別在小時候,當我們發出第一個音、踏出第一步,就會獲得父母戲劇性的誇獎。

誇獎與努力的行為是一種正向循環,且彼此的起心動念也是正向,我們因為誇獎而感到開心,而更努力,努力的過程感到愉悅,他人可能也因為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稱讚我們或是獲得甚麼。所以我不會否認我在過程中的努力,是想獲得誇獎,而我也知道在我努力的過程中,也許就會收穫誇獎,誇獎大概是動力中小小小小的一部分吧~

至於為什麼是「小小小小」,那是因為過於在意他人的誇獎,我們可能會迷路喔~

但過於在意他人的誇獎/認可,會發生...

劇中天音說「我想偷偷進步,讓師父誇我好厲害。」,響卻告訴她用這種心態練習並不好,我想可能是因為響是過來人吧,之前也是想讓爸爸誇獎她、認可她,與爸爸同台演出而努力練習,結果適得其反,讓自己壓力大到崩潰。

前面我提到分寸拿捏很重要,也說是小小小小的一部分,就如同響說的,把「想獲得誇獎」的心態比例過於擴大,我們一直去追求別人的認同,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他人身上,可能會有:

  1. 自我認同低落、忽略自己,呈現迷路狀態,完全不知道要去哪裡、做甚麼
  2. 壓力過大而中途崩潰
  3. 沒有如預期般獲得對方相應的認可,產生委屈、憤怒等等情緒,更甚者做出過激行為
  4. 他人利用這種特性,達成自己的目的
  5. 陷入情緒勒索

自我認同低落,難以肯定自己,匱乏感驅使向外去追求他人的認同,此時獲得他人的肯定,可能會產生依賴感,求而不得時就會產生委屈、怨懟,當被其他人發現你的依賴性,可能會反過來利用這點,例如:「你簡報做的好厲害、好好看,你可以幫幫我嗎?」,很多時候就會不經意地答應下來,因為別人認可我的能力,為了不辜負別人的認同,要做出好的成果才行~

通常在想獲得別人的認同時,很容易會出現在「權威性」的關係中,例如: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上司與下屬,代表著「可以對對方評價,對方不得不接受」,在這些關係中,很常不自覺的陷入努力做事,只為獲得權威角色的認同,當這些角色具有情緒勒索特質,而你又是一個「想要獲得認同」的人,就很容易陷入情緒勒索關係。

我自己以前比較常陷入第1、2種的情形,證明自己並獲得他人的認可很重要,然後把自己搞死,這也是意志力空白比較常會遇到的課題,現在也會遇到同樣的課題,就如同第一樂章的文章提到,梳理對焦變得更重要,不同工具融合使用,愈來愈快可以拆解關卡,找出Key Point─「回歸自己」

重點在於:回歸自己!

即使你達到他人的認可,內心依然是空虛的,因為不是「自己肯定自己」,你的原點─自我肯定的需求─依然沒有滿足,你必須源源不斷找尋認同,一旦沒有認同,你會迷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的確可以因為想獲得認可而行動,但那也只是小小小小的原因而以,你想要行動的出發點源自於「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自己是不是開心的」,同時也可以檢視自己「我是為了證明自己才去做?」、「我是想要獲得別人的稱讚?」,把自己放大,讓自己可以注意到自己吧!別去管別人了!

現在的我的確很少為了他人的肯定而出發,除了使用工具突破關卡,另一種方法就是解放自己,就是把那些權威角色丟到一旁,「別人是哪根蔥,自己最大!」的心態,讓自己不過於在意他人,而專注在自己身上;再來是練習肯定與稱讚自己~

入間同學入魔了 第161話

🎼 Act 2 :「沒有惡意的人才是最惡劣的」

Act 2 劇情摘要

除此之外,大輝一直想說服響跟俊平同台演出

羽野:「你可能管太多了,既然本人沒意願,只會帶來困擾。」

大輝:「困擾?但我沒惡意。」

羽野:「沒有惡意的人才是最惡劣的。

My Act 2

讀懂空氣真的好重要,但也不要太過了

在劇中一開始,大輝發現響神乎其技的小提琴,就很興奮地說要合作,表演小提琴協奏曲,晴見愛樂、指揮俊平、小提琴響,絕對是傳奇舞台!老實說看到這裡,我就覺得煩了,一驚一乍、咋咋呼呼,人家不想告訴你會樂器,當然有自己的原因啊!

接下來在響詢問他沒有透漏給俊平時,又開始想要說服她,才出現上面開頭的對話,當蓮說出「沒有惡意的人才是最惡劣的。」真的狂點頭🤣我心想:怎麼會有這麼不會看目色的人?

讀空氣」來自於日文「空気を読む」,不會讀空氣就是「空気を読めない(Kuuki Yomenai),衍伸的意思就是指搞不清楚狀況、不會看人臉色、不會察言觀色的人,以台語來說就是「不會看目色」,藉由觀察當下的氣氛,說出適合的話語,使人際關係融洽。

不管在職場還是其他人際關係上,多多少少都要有點讀空氣的功力,至少不要讓自己惹麻煩上身,以及不要讓自己變得很白目的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過於讀空氣會發生甚麼呢?配合當下的情況說出適切的話語,可能都不是自己真心所想,只是為了迎合周遭的人,過於委曲求全了,有時認為夠委曲了,卻還是被指責不能面面俱到。

所以凡事過猶不及,太過分的讀空氣,就是把所有的專注都到他人身上,害怕說錯話、無法表達自己,相反地,完全不會讀空氣,就會說出很白目的話,你以為的沒有惡意,才是最惡劣的~

沒有惡意的人才是最惡劣的!

社會上就算沒遇到也聽過的,打著「好意、沒有惡意」的旗子,卻做出令他人困擾的行為,他人不喜歡並拒絕,就說出「我是好意幫忙阿」、「好心給雷親」等等。

有時在職場會遇到「好意幫忙」的人,實際情形卻造成愈弄愈糟,讓你耗盡心力收拾善後,你想跟他拒絕,但又想到他是「好意幫忙」,就只好把話再吞回去,內心OS一堆;或是像大輝一樣,因為沒看清楚事情的全貌,沒有顧慮他人的感受,做出或說出「沒有惡意」卻讓他人困擾的事情或話語。

別人沒有惡意但依然傷害了你,難道就要忍氣吞聲嗎?我覺得不是,就正因為是「沒有惡意」,才更需要讓他人知道他自己「無心之言」造成多大的傷害,不是批評、責難對方,而是要告知對方自己的感受,別讓自己肝氣鬱結了~

不二法門:詢問拒絕

我們要如何避免成為「沒有惡意的最惡劣的」人,還有遇到此種情形又該怎麼辦呢?

避免成為「沒有惡意的最惡劣的」人,就是尊重他人界線,藉由「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向對方提出邀約,而不是自己自顧自地說、不經詢問及他人同意,自以為的好意幫忙,詢問也是變相的告知,告知對方我現在可以幫忙喔、我現在有這種想法,對方OK嗎,也不會有最後「好心給雷親」的委屈感,因為沒有預設他人一定會答應,自然也還沒花了心力被人嫌棄。

另一方面,遇到此種情形又該怎麼辦呢?劇中響的兩次回應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確地拒絕,針對不會讀空氣的人,亦或是想「好意幫忙」的人,但自己並不需要的時候,就明確且堅定的說出「不要」吧~如果是那種早已知道對方會拖後腿的,千千萬萬直接給他拒絕,因為那種人只會增加你的工作量!

總而言之,最終依然回到「自己」,好好界定界線,就如同切東西一樣,第一次很難完全切斷,但二次、三次之後,最後一定會完全切開,所以練習畫出自己的界線,並嚴峻防守吧~

🎼 Act 3 :「我的人生也揮棒落空了!」

Act 3 劇情摘要

俊平約志帆再一次談話,俊平說想跟家人重新來過,四個人一起生活,但志帆卻不是這麼想的

志帆:「你根本甚麼也不懂,遇見你、生下響與海,猛一回神,都忙著在照顧你們,你一旦熱衷於音樂,就甚麼事都做不了,你總是把身邊的人當成經紀人。

這是你的幸福吧,遠離塵世喧囂,沉浸在作品中至高無上的快樂。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完全無法畫畫,你有發現嗎?你對此漠不關心,我喪失人生意義,5年前響的事情,我決定不要再照顧你,要找回自己的人生。

當你揮舞指揮棒的同時,我的人生也揮棒落空了!

My Act 3

揮棒落空的人生?

當初在看到這段時,可能志帆是媽媽角色的關係,我浮現:「會不會我媽媽曾經也有這麼想過?」畢竟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媽媽真的是很早婚、早生,在我們剛剛碩博士畢業、剛出社會沒多久的年紀,就已經是兩個小孩的媽,開始照顧所有人,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會不回曾經想起以前的夢想與願望呢?

老實說,我不知道~媽媽總是說她不知道要做甚麼、有甚麼想做的,我想可能是因為正要探索世界的時候,直接轉換成不同的世界,所以到現在小孩出社會了,要重新探索世界反而更加茫然、也更加恐懼。

我能做些甚麼呢?

鼓勵她去嘗試任何事,例如:想去打工、想做新的菜、想去吃甚麼料理時,帶她去吃、出門時慫恿她去做高鐵/計程車(因為覺得太貴)、一個人去屏東、約她一起去看展覽和表演,總之就是任何事她想做的都告訴她去試試看(散播3爻精神給她);除此之外,洗腦她「先照顧好自己、以自己為重」,讓心態更加輕鬆、自由,現在是不需要擔負任何責任的時候,更加恣意妄為吧!

除了感恩外,同時也無比慶幸自己在這個年代─比以前更加自由的年代,可以有很多工具探索自己、探索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選擇雙主修、選擇工作、選擇學甚麼、選擇甚麼時放棄,當然選擇要不要談戀愛、要不要結婚生子更是基本。

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吧~

我在學生時期比較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身分就是學生,很單純,就是面對課業,唸書就好,國中、高中,甚至到大學,我都是如此,你說大學世界更色彩繽紛,套句卡比曾經的描述:「翔翔根本是書院院長」~

反而是開始上班之後,注意力漸漸就不在自己身上了,工作、同事、主管關係真的有夠累人,尤其又遇到很奇葩的主管,每天都在抱怨中,那種時期就真的像劇中志帆一樣,「猛一回神」時間就這樣子過了,生活也這樣子過了,自己到底做了甚麼?

主管是一個外在因素,現在回想真的很瘋狂,有種不管不顧、革命推翻的感覺,結果對同事跟我是好的,就是主管這個外在因素消失了(調離單位),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生活慢慢回到軌道上,終於可以好好看看自己了…

如果以現在的我,回到當時,我會怎麼做?換主管、換工作都是一個方法,除此之外呢?

  1. 先好好呼吸吧~靜下心來好好呼吸,可以搭配精油吸嗅
  2. 釐清現況,寫下自己的狀況如何(身、心、錢包、關係)
  3. 我有甚麼資源,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甚麼幫助自己聚焦
  4. 畫好清楚的界限,嚴正防守,也許很難,但要嘗試做做看,不要讓自己肝氣鬱結
  5. 我不是賣命給公司,我只給公司8小時,不多也不少
  6. 多做/多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吧~

🎞️ 結尾

大家有看最後一段嗎?一邊在指揮、一邊在抓人,終於抓到人,不可置信的表情,鏡頭在兩人之間來回那段實在太好笑了🤣🤣🤣🤣

到底後面會發生什麼事,謎樣的男子來找俊平為的是什麼?記得繼續看下去喔!


つづく

🎬 花絮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翔翔
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