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
再見指揮家系列終於要迎來最終回了,一起來看看最後俊平的選擇吧~
接下來就要進入最終樂章,在閱讀文章前,先來看一下最後的預告片~👉
目錄
🎥 Teaser ~たくさんのありがとうとさよなら~
俊平跟響5年來終於又用音樂進行交流了,海看到兩人和解由衷感到滿足與鬆了一口氣,俊平也在與響和解後,來找志帆,為兩人之間的關係傳達真實的感受。
與此同時,晴見愛樂正在募資前往仙台音樂祭的旅費,每個人都在為晴見愛樂的存續盡一份力,他們能不能找贊助商幫助他們圓夢呢?
正當一切都如此順利,德國那邊來了一通電話:修納達老師被送進急診了!!
俊平非常想跟老師及憧憬的樂團一起演奏,然而決定晴見愛樂命運的最後一場演出即將上演…

📽️ 正片開始
🎼 Act 1 :「按照你的步調慢慢前進吧!」
Act 1 劇情摘要
晴見愛樂即將出發前往仙台前的最後一次練習,天音問了師傅─俊平,對於師傅來說,《萊茵》具有甚麼意義?
俊平:「希望。人生初次出國留學,對能力不足的自己感到錯愕,像我這種人,不應當指揮吧...只有像老師如此出色的音樂家,才有資格站上指揮台。
老師對我這麼說:『你熱愛音樂吧,既然如此,按照你的步調慢慢前進吧!』」


俊平:「對我來說,這首曲子是晨間的陽光,就算是有心事,只要在黎明時外出散步,沐浴在冷空氣的陽光下,就會讓人莫名覺得活著真好,雖然悲傷與不安有時會令人崩潰,但煦煦陽光依舊會灑在我們身上,這首曲子告訴我,這是個美麗的世界,為我帶來希望。」
My Act 1
慢慢前進也能走得遠
我自己很喜歡修納達老師所說:「按照你的步調慢慢前進吧!」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追求效率、愈來愈快的生活步調,「跟上他人腳步」、「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也成了一種廣告台詞與噱頭,曾幾何時,「慢生活」也成為了一種觀光特色?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節奏與方式,直接影響健康、飲食、生活、工作、學習、創作等等方面,當我們急於趕上別人的步伐或追求他人設定的標準時,容易產生焦慮、壓力,甚至放棄,在《慢活》(In Praise of Slow)中提到,快速並不總是等於高效,反而經常帶來的是焦慮、失誤和倉促的結果。
相反地,按照自己的節奏,讓生活有更多深度與意義,不僅能全方位提升品質,還能改善心理健康,所謂的「慢」並非消極不作為,而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而對每一個當下的充分體驗。而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我們騰出空間容納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
「按照你的步調」也提醒我們不需要與他人競爭,也無需急於達到某種標準,只要懷抱熱情,持續行進,便能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修納達老師點醒深陷自我懷疑的俊平,讓他知道,只要心中有熱愛,就值得給自己時間和空間慢慢前進。
歡迎大家一起觀看卡爾・歐諾黑在TED上面的演講~(可開啟中文字幕)
創作的靈魂:為什麼要思考意義?
我們可以發現,每次俊平在指揮一首新曲目時,都會說或是讓團員思考這首曲目對他來說的意義,從第一集的「命運」、第三集的「田園」、第九集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到最後一集的「萊茵」,具體地描繪出場景、氛圍以及想要帶給觀眾的感覺,而「萊茵」則是代表著「希望」。
我覺得這讓他們不僅僅是在表現音符,而是在傳遞情緒感受與故事,讓演奏者與音樂建立深層的連結,每一段旋律都會更有靈魂、更具生命力。無論是寫作、設計還是繪畫,創作者都需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創作這個作品?它想表達什麼?」當我們自己能夠清楚地回答這些問題,作品將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呈現,而是情緒感受與故事的載體,會讓觀眾或讀者感受到作品背後更深層的意義與能量,並產生共鳴。
就比如賈伯斯,他並不只是簡單地創造一部手機,而是想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他曾說過:「設計不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它如何運作。」(”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蘋果所傳遞的不僅是功能,而是對生活的改變,這種對「意義」的深刻認識,使得蘋果的每一款產品都成為劃時代的象徵。
感受具體化的力量
你覺得「希望」是甚麼?這是以一個很虛幻的詞,很難只用空泛的文字去表達出來,通常我們都會用具體實際的情景、感受去表達抽象的概念,讓人更好理解與感受,而俊平就是利用「晨間的陽光」、「黎明時外出散步,沐浴在冷空氣的陽光下」、「煦煦陽光」來表達「希望」對於他來說是甚麼樣的感覺。
這讓我聯想到每次聽 Noelle 的分享,她常說要把一個將虛幻飄渺的詞具體描述出來,這個詞對你個感受是怎麼樣的,像「自由」、「限制」或「恐懼」,若僅停留在抽象層面,容易讓人感到遙不可及;但一旦將其具體化,便能更清楚地看見背後的問題與找到解決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將一個模糊的情緒具體化時,便能看見其中的根源,例如「我不喜歡我的工作」,「不喜歡」甚麼呢?主管?同事?還是工作內容一成不變太無聊,沒有成就感?當我們具體化後,就能知道不喜歡工作的「原因」了,進而決定下一步行動。
所以透過具體化情感與思緒,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有行動力;也能將這些情感轉化為創作靈感,創造出能夠引起他人共鳴的作品。

🎼 Act 2 :「In bocca al lupo」(祝好運)
Act 2 劇情摘要
不只俊平陷入抉擇當中,晴見愛樂的每個人也在聚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俊平留下來,或是讓俊平去德國,此時,響也來到仙台向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
響:「在與晴見愛樂指揮時的他,總是由衷感到喜悅,我相信他非常喜大家,跟誰在那裡生活才是幸福的,就連家人也無法替他決定,我...本來是這樣說服自己,但這樣是不行的,因為我父親雖然是天才,但是未完成品,在指揮世界裡,仍然是新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明明剛起步,卻因為我停止時間。」


響:「我不想讓他悠哉度日、安穩下來,我想叫醒他。對爸爸來說,能從崇拜的老師獲得靈感、刺激,激發全新的他,與憧憬的樂團一起演奏,這樣的經歷難能可貴,也是令人興奮的挑戰,那一定是宛如跳進狼嘴裡的挑戰,我希望她下定決心跳下去,因為指揮是爸爸人生中的一切。」
My Act 2
親情中的愛與突破
我很喜歡響在這段表達自己看法、說服晴見愛樂的劇情,由身為家人的響說出來,力量更不一樣,「跟誰在那裡生活才是幸福的,就連家人也無法替他決定」,這段話其實與鏑木體會的一樣,「我希望他去德國,但他的人生是他的,在這邊生活的他,臉上總是幸福洋溢。」沒有人可以替他人決定哪種決定才是最好的。
但響也說出自己的掙扎,尤其才剛與爸爸和好的她,我想也希望能與爸爸一起生活久一點,但她非常清楚知道:「指揮」對爸爸的意義,希望爸爸能夠成長,不願爸爸安於現狀,迎向挑戰,成為更完整的指揮家,這樣的愛是積極的,與其讓爸爸停留在舒適圈,她選擇推動他走向未知的世界。
真正的愛不僅僅是陪伴,而是能讓對方看到真正的自己,即使過程可能會帶來掙扎與痛苦,響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做出了鼓勵爸爸挑戰自己的決定。
進入狼嘴: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挑戰
In bocca al lupo,直譯是「跳進狼的嘴裡」,隱喻「祝好運」,與英文中「Break a leg」一樣,在響的這段話中,我覺得其實是用了雙關語,除了比喻挑戰就像是「跳進狼的嘴裡」,也是祝福爸爸在挑戰的路上有好運吧!
勇敢進入挑戰的環境,讓自己站上更高的舞台,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獲得真正的成長,我覺得就像跑步一樣,跑步不只是鍛煉體能,而是一種對抗自身極限的方式,半馬、全馬、超馬,唯有不斷挑戰,才能突破,發掘潛能。
跟響學習怎麼說服他人
我真心覺得這段真的要學起來,並非直接告訴大家「爸爸應該去德國」,我請ChatGPT幫我分析響怎麼說服他人,透過情感共鳴、表達自身掙扎、塑造願景與選擇不可逆的方式,引導大家理解她的觀點,並接受俊平前往德國的決定。
先建立情感共鳴
響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反對大家的想法,而是表達理解:「在與晴見愛樂指揮時的他,總是由衷感到喜悅,我相信他非常喜歡大家。」這段話表達了她認同爸爸與晴見愛樂之間的情感連結,也理解大家想讓他留下的心情。
這種說服方式類似於心理學上的「鏡映技術」(Mirroring),透過認同對方的感受,減少對方的防備,讓溝通更加順暢。例如,在推動改革時,若一開始就強調改變的必要性,可能會讓員工產生抗拒,但若先承認現狀的優點,讓大家感到被理解,則更容易接受新方案。
👉 學到的技巧:在說服他人時,先承認並認同對方的感受,建立情感共鳴,讓對方願意傾聽你的觀點。
承認自己的掙扎,展現誠意與真實感
響接著說:「跟誰在那裡生活才是幸福的,就連家人也無法替他決定,我…本來是這樣說服自己,但這樣是不行的。」她坦誠自己也無法替爸爸決定,爸爸如果決定留下來的話,但發現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這種表達方式展現了她內心的掙扎,讓她的話語更具誠意與說服力。
這種被稱為**「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掙扎與內心轉變時,能讓他人感受到真誠。例如,在職場上,如果我們希望團隊接受新的工作方式,與其直接要求變革,不如先分享自己曾經的猶豫,讓大家知道這不是輕率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 學到的技巧:展現自己的掙扎與轉變過程,讓自己的說服更有真實感,讓人願意傾聽你的理由。
轉換焦點,從「留下還是離開」變成「成長與挑戰」
響把討論的重點從「俊平該不該留下」轉移到「俊平的成長」。她說:「我父親雖然是天才,但是未完成品,在指揮世界裡,仍然是新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句話強調俊平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純的去留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往往會執著於當下的得失,而忽略更長遠的影響,例如,我們會糾結於「要不要離職」,但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哪條路能讓我獲得更多成長」。
👉 學到的技巧:在說服他人時,轉換問題的焦點,讓對方看到更大的視野,而不是只糾結於當前的選擇。
用「更高的目標」激勵大家接受改變
響最後說:「對爸爸來說,能從崇拜的老師獲得靈感、刺激,激發全新的他,與憧憬的樂團一起演奏,這樣的經歷難能可貴,也是令人興奮的挑戰。」她不只是解釋俊平為什麼該去德國,而是讓大家看到這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挑戰,不只是俊平個人的成就,而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一個經典案例是賈伯斯在推動 iPhone 時,不只是說它是一部「功能強大的手機」,而是告訴大家「它將改變世界」。響同樣用這種方式,讓大家從「害怕失去俊平」轉變為「期待俊平迎向更偉大的挑戰」。
👉 學到的技巧:用更高的願景激勵他人,讓人們看到選擇的意義,而不只是眼前的得失。
讓選擇變得不可逆,創造行動動力
響最後說:「那一定是宛如跳進狼嘴裡的挑戰,我希望他下定決心跳下去,因為指揮是爸爸人生中的一切。」她用「狼嘴」這個強烈的比喻,暗示這是一個無法輕易回頭的選擇,讓大家意識到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如果不抓住機會,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這種說服方式在心理學上稱為**「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當我們意識到一個選擇具有不可逆性時,更容易接受它。響的話語創造了一種「現在不做,就會錯失機會」的感覺,使大家更願意接受俊平的離開。
👉 學到的技巧:讓選擇顯得關鍵且不可逆,創造行動的迫切性,推動對方接受變革。
這些技巧不僅適用於說服別人,也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接受變化,還是面對人生選擇,都能帶來更清晰的思考與決策方式。

🎞️ 結尾
「這不是永遠的離別,我們要各自成長,分開是為了重逢時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齣日劇《再見指揮家~父親與我的熱情~》解析系列結束啦~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齣日劇感覺如何,這樣子的解析方式有沒有感受更多呢?雖然一開始是音樂古典音樂引起我的注意,但最喜歡的是親情、夢想與熱情,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熱情還不確定,那我相信看完這齣日劇能讓你下定決心!APPASSIONATO!
BOCCA AL LUPO!
おわ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