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指揮家~父親和我的熱情~Mov.9

響與俊平終於與自己、與對方和解了😭

哈~囉~

我們快要結束旅程啦~倒數2集,本集將迎來劇情高潮─俊平跟響要和解了?!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九樂章,在閱讀文章前,先來看一下第九樂章預告片~👉

目錄

🎥 Teaser ~父と娘のアパッシオナート~

晴見愛樂成功獲得仙台管弦樂團音樂節外卡資格,這是他們能否繼續活動的關鍵,也可能是最後一場演出,為了順利前往仙台,所有人為此努力著,前方仍有許多挑戰。

後來,經過瑠李的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練習場地─一處度假設施,響也受到大輝的邀請,一起前往現場。此時,俊平收到修納達老師的信和一份樂譜,受到樂譜的啟發,這是俊平許久第一次全心投入音樂創作之中。

兩人都不經意地看到修納達老師的信,響也終於知道了爸爸的想法,並採取了行動…

📽️ 正片開始

我覺得這集與創作很相關,演奏的初心─熱愛也是創作的初衷,演奏的本質也是創作的本質,如果你還沒想好要創造什麼,一起來欣賞這集日劇吧~

🎼 Act 1 :「熱衷演奏音樂時,依舊是最幸福的孩子」

Act 1 劇情摘要

俊平因收到修納達老師的信,受到樂譜的啟發,而創作出《晴見交響樂》,而原以為只有樂譜,卻不經意地發現信封內暗藏著一封信,而這封信也被響看到了…

修納達老師:「5年前離開音樂世界、放下指揮棒的原因跟我當初遠離德國,跑到日本四國小鎮的理由一樣,行屍走肉,演奏音樂變得毫無意義。
我失去妻子,而你失去女兒的心,最重要的人不在身邊,再多的掌聲也都是枉然,於是我們逃離世界與音樂。」

修納達老師:「30年前點燃我內心的人就是你,18歲的你直率熱情,讓我回想起年幼時初次愛上音樂的心情,光是風鈴的聲音就足夠讓我們雀躍,是你讓我明白,即使成為大人,當我們熱衷演奏音樂時,依舊是最幸福的孩子,但願你跟響都能遇見讓你們想起這件事的人,祝福你們往後的人生能多采多姿。」

My Act 1

喜愛的初衷與純粹的熱愛

修納達老師透過信中回憶,音樂最純粹的意義源自內心的熱愛,那種純粹的熱愛就算是簡單的風鈴聲都能激起喜悅,我覺得這份感覺可以用到所有你熱愛、喜愛的事物上。

很多人都覺得我看展覽看的瘋狂,正因看完展覽的感動,讓我一頭栽進展覽的世界,我第一次看展覽是2009年,也是我第一次去台北美術館─北美館,去看「皮克斯動畫20年」,我真的到現在都還記得高中時的我,跟著哥哥搭著捷運去北美館,看到皮克斯的手稿、雕塑,還有那時候很創新的3D動畫,原來一個展覽可以讓我一次對這個主題有深度和廣度的瞭解,不用出國,就可以看到集大成的主題展覽,而且看到熟悉的動畫也會讓自己不由自主地開心起來,看完展覽只有滿滿的滿足感~(現在回想起來那大概就是薦骨的滿足)

「風鈴的聲音就足以雀躍」的日子,純粹的熱愛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簡單的事物中找到無窮的快樂,什麼是你生命中最純粹的熱情,這是創作與表演的根本驅動力,透過創作與表演把內心的熱情與故事表現出來

幸福來自全身心的投入

「即使成為大人,當我們熱衷演奏音樂時,依舊是最幸福的孩子。」真正的幸福並不仰賴外在,而是來自全身心投入熱忱與專注,這讓我想到「心流」:當全神貫注於某件熱愛的事情時,會進入一種高度專注且感到幸福滿足的狀態。

我在想貝多芬創作《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時,雖然已經完全失聰,但他對音樂的熱忱與專注,進入「心流」使他超越身體的限制,創造出永垂不朽的作品,那時候的他想必有獲得全身心投入的那份幸福。雖然「心流」常常發生在藝術創作之中,但其實日常生活也可以進入「心流」,我自己很常進入這樣的狀態,專注在自己手邊的事情,自動屏蔽外在吵雜的聲音,結束時心中都感到滿滿的成就感,後來知道人類圖,原來我是展現出9-52特質。

修納達老師的這段話,也跟響回憶之前比賽時,忘卻一切、沉浸在演奏音樂,想起小時候,爸爸說起她的名字由來相呼應,「由衷沉浸在音樂裡時,人會從痛苦、不安與自己的束縛中解脫,只會在優美的聲響中獲得滿足,這就是你名字的由來。」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時,就會感到幸福吧~

失去 X 逃避 X 重新

修納達老師因為失去妻子,遠離德國,音樂變得「毫無意義」;俊平因為失去女兒的心,同樣選擇放下指揮棒,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讓他們對音樂失去了熱情,當遭遇重大創傷時,我們本能地選擇逃離讓自己痛苦的事物,斷開與世界的接觸。

美國精神病學家庫伯樂.羅斯(Kubler-Ross)在1969年提出了「悲傷五階段」,失落與逃離就是當中的一部分,就如同失去親愛的家人之後,許多人會刻意避免觸碰與逝者相關的事物,以避免觸景傷情。然而,逃避往往只是暫時的,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修納達老師和俊平不曉得該怎麼面對而選擇逃避,但這也讓他們失去了自己熱愛的事物,也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痛苦與失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如何重新拾起失落的熱情,才是真正的挑戰。正如心理學家佛洛姆在《逃避自由》所說:「逃避自由並不能帶來幸福,唯有面對自我,才能讓生命充滿意義。」修納達老師在信中提到,俊平18歲的直率與熱情重新點燃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而俊平我想是因為晴見愛樂,對音樂最真摯的熱愛讓他想起30年前初次愛上音樂的心情。

許多人生命中的轉折點,往往來自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每個人都可能在他人生命中扮演關鍵角色,或許我們的一句話、一次鼓勵,便能讓對方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願我們能成為他人的「點燃者」。

🎼 Act 2 :「藝術與創作不是一場戰鬥」

Act 2 劇情摘要

志帆:「你想傳達什麼?藝術與創作不是一場戰鬥,若沒有想要表達的事物就不要逼自己演奏,在你自然而然想做之前,先稍微停下來,聊聊天、吃美食,讓腦袋放空,等到你心中萌生出感觸時,在演奏也不遲。」
:「我會落後的,我已經完全跟不上!」
志帆:「跟他人比較而否定自己的話,只會徒增痛苦,演奏音樂不需要這麼痛苦。」
:「就是需要!現在的我不行的,沒資格在人前演奏,沒有過人的琴技,就無法跟爸爸站在同一個舞台!」

My Act 2

創作的本質是表達

創作的核心在於表達,而非單純的技術表現或形式上的完美,我們將想向他人傳達的思維、情感、觀點,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傳遞出去,如音樂、畫作、文章、演講、電影等等,就是所謂的「言之有物」,而響卻是「言之無物」,僅是為了比賽、為了符合自己心中完美演奏的標準而拉小提琴。

透過創作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的內心世界,而非單純欣賞技巧的高超,就如同宮崎駿透過電影表達環保、反戰的觀點;或是歌劇《法斯塔夫》,《法斯塔夫》是威爾第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也是他少見的喜劇作品,《法斯塔夫》結尾大合唱〈人生不過是一個玩笑〉,瀟灑幽默帶出他高齡80歲的人生體悟。

真正的創作源自內心的感受與真誠的表達,所以當響在準決賽時只專注在當下的演奏,擺脫一切的煩惱思緒,回歸本質,她的音樂感動聽眾的心靈,蓮就是當時的觀眾之一,甚至5年後的他依然記得那優美的琴聲,認為是真正的音樂。

創作需要停下來,等待靈感的萌生

靈感來自生活的體驗與心靈的放鬆,而非無休止的努力與逼迫自己,當人停止刻意思考卡住的點或困難,轉向輕鬆的活動時,靈感往往會不期而至,我自己很常在洗澡的時候,蹦出很多靈感、想法,或是工作上不小心遺忘的事情,這難道是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發現浮力原理的真相?與其一直思考難題,到不如停下來,好好放鬆、放空,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創作的過程如同給自己蓄能,只有在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時,靈感才能自然湧現,志帆的建議「聊聊天、吃美食,讓腦袋放空」,正是提醒響在追求音樂的同時,也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對生活有所體會之後,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有畫面。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到,只有當生理與心理需求被滿足時,人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而創作,正是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身心的平衡是創作持續的關鍵,許多創作者常因過度投入而忽視健康,導致靈感枯竭或身體崩潰,很多漫畫家常常因為長時間的創作,而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就必須暫停連載,最有名的例子就是《HUNTER×HUNTER》的冨樫義博,每次看到他的消息,都在想「拜託他先好好休息好嘛!只有把自己照顧好,才能一直畫下去啊!」。

創作的過程是輸出的過程,需要經常「充電」,一位作曲家可能在旅行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或是一位畫家與大自然相處,這些體驗不僅能提供新的靈感,還能重燃對創作的熱情,適當的放鬆與生活的豐富,重新連接自己的內心、身心平衡,才能有前進的動力,也能讓創作更具生命力與深度。

🎞️ 結尾

我非常喜歡響在最後與自己、與爸爸解開心結後說的話,由響自己說出可以繼續喜歡音樂、繼續拉小提琴,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為自己說出傷人的話道歉;俊平也為當時未察覺響的狀態,將她從懸崖上推下道歉。

「我已經沒事了,爸爸,我們的長假到此結束,繼續前進吧~」

這段呼應最初海說:「père(法文:爸爸)的心意都沒有傳達到,姐的時間還停留在5年前,你們都停止不前,要怎麼辦?」響對俊平的稱呼也從「那個人(あの人)」轉變成之前最親近時的稱呼「爸爸(Papa)」,兩人停滯的時間終於開始往前了!

下集最終回,一起來看大結局~

つづく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翔翔
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