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抵達車站大廳時,覺得這次返家,與以往大概也沒什麼不同,吃飯,然後閒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想辦法避開尷尬的工作升遷、買房、結婚等問題,只希望能平靜度過這兩天。
上一次見到小姪女綺綺,是家族活動,地點在嘉義阿里山步道,她坐在嬰兒車裡,由表嫂推著。短短2年過去,再次見面,表哥和表嫂已經分開,平時幾乎都是堂姑和堂姑丈照顧綺綺,就像他們的女兒一般,似乎可以說是現代版的隔代教養。
老實說,楓對於小孩的興趣普通,不討厭但也沒特別喜歡,親友聚會如果有嬰兒出現的場景,她也總是默默站在旁邊,從不會很積極靠近,頂多看兩眼,禮貌性地說聲:真可愛,卻根本記不住樣子。
對她來說,小嬰兒就像一團會自主移動的球,進行傳球活動時,還要很小心注意不能掉球,堪比未爆彈。
此外,還有一個隱微的原因,楓有一個超愛小孩的老爸,如果她也表現得很喜歡小孩,不難猜到可能會得到一個回應是:看你這麼喜歡小朋友,什麼時候要結婚自己生一個阿?
從小親戚間已經比身高、比成績,到長大後比工作、比薪水,她實在不想連生不生小孩,都要被拿來比較,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還不如表現得對小孩沒興趣。
所以即便曾聽老爸提起綺綺,說她是個非常聰明又招人喜歡的小孩,對楓來說,就是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僅此而已。
事後回想,兩人具體怎麼開始互動的過程有些模糊。
印象中,一開始綺綺是自己玩,為了怕她無聊,堂姑還準備了她的積木,不過小朋友最擅長的就是自娛娛人,從她身上似乎看不見無聊的影子,無聊大概是後天學習的社會化過程。
另一頭,無聊的楓,既想滑手機又怕被長輩關切,看著滿地亂跑的綺綺,乾脆站起身來,作勢要抓她,玩起的你追我跑的活動。
兩人的距離,從只是跟在她後面跑、拋和踢石頭,到自然而然地牽起手轉圈跳舞、唱歌或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學不同動物的動作,甚至是一起編故事,想像搭乘火車打怪,動畫裡的情節在生活中上演,竟是如此的自然。
激烈奔跑一番後,兩人終於也覺得有些餓,於是坐下來吃點心,這時楓才知道,原來撕開鳳梨酥包裝、撥開花生和茶葉蛋這類生活小事,是一件需要「教」的事情。
她發現綺綺的手力氣還不夠壓開花生殼,於是先稍微讓中間出現一點裂縫,然後交給綺綺,看著她一小片一小片的剝開土豆的外殼,費了點功夫,才終於拿出裡面的果仁,露出開心的表情。
旁邊的親戚看著她們的互動對楓說,你也太有耐心,要是我肯定受不了,會直接幫她剝好給她吃。
楓聽了心想,如果什麼都幫她做好了,這樣不僅剝奪了小孩學習的機會,而且還養成什麼事都要別人做的習慣,然後再抱怨自己為了小孩多辛苦、小孩多懶惰、多公主(王子),長大後還可能被貼上一個媽寶、爸寶的標籤。
也想起自己成長過程中,經常在某個時間,突然被大人斥責「長這麼大了,為什麼連這個都不會」,而感到很羞愧,好像有個隱藏年表,上面寫著幾歲該做什麼,而年齡是魔法,只要到達某個年紀,不用學習自然就會。
面對非常有主見的孩子,有時大人為了自己方便,經常會使用軟性威脅策略,例如:如果你不如何如何,以後就不帶你出來,或是就不讓你怎樣怎樣,強迫小孩照自己的方式做,綺綺正是一個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當堂姑因為心疼她曬太陽,急著想要幫她把堆好的積木移動到陰涼處時,原本組裝好的城堡,牆壁出現裂縫,差點就要被毀掉時,綺綺發出驚天動地的尖叫,堂姑才收手。
楓在一旁也感受到那股作品被破壞的心痛,她先一邊幫城堡整骨復位,另一方面對綺綺說,這裡是不是有點熱?綺綺點點頭,然後再問她,我們一起把積木推到那邊好不好?
她說:你幫我推。
楓又說:這是你的城堡,你也要一起幫忙阿,而且你跟我一起推才不會把它弄壞,你可以跟我一起推嗎?
聽完綺綺才點頭,兩人成功協力把積木移動到不會被太陽曬到的地方。
有時會聽到一些評論說,現在的家長很寵小孩,小孩說要怎樣就怎樣,楓以前也覺得,都順著小孩的意思真的好嗎?但直到那天,她才思考到,也許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是「寵」,但實際上可能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在自己能夠掌控的範圍內,讓他們能做自己開心的事。
而小孩看似無理取鬧的哭鬧尖叫,也許只是在反應自己的界線受到侵犯,如果多一點耐心,平靜地詢問需求,以及和跟他們說明理由,用平等的姿態,而不是上對下的指揮命令,他們其實是能夠理解也願意配合的。
在陪伴綺綺的過程中,楓第一次感受到姑姑這個身分的意義,這個角色介於姐姐和媽媽之間,既能像姐姐一般輕鬆玩耍,同時又有接近於媽媽的保護照顧,難怪自己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姑姑。
雖然不是自已的小孩,但兩人也在手牽手的互動中,建立起更親密的連結,楓也決定挑戰一下自己,嘗試看看能不能帶綺綺去上廁所。本來堂姑很害怕綺綺沒有包尿布,可能隨時會尿褲子,但不論怎麼問她,她都說不用,於是楓靈機一動,跟綺綺說自己想去上廁所,問她願不願意陪她去,她說好。
因為晚上有活動,洗手間外排了長長的隊伍,楓莫名地很焦慮綺綺會碰到前面的人,所以一直忍不住想要把她往後拉,不相信綺綺能掌握好距離。楓也很驚訝自己的行為,大概反映出平常很不喜歡無預期地被別人碰,不想被排在前面的人給自己壞臉色。
很巧的是,兩人剛好排到親子友善的那間,綺綺很好奇旁邊有個小椅子是做什麼用,楓其實不太確定,就跟她說那個是給小貝比用的,她已經長大了,要自己坐在馬桶上尿尿,然後兩人一起被很大聲的沖水聲嚇一大跳,不喜歡影響別人的楓,完全忘了外面排了很長很長的隊伍。
對小孩來說,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新奇,楓深刻的感受到,做一個家長真的很不容易,不僅隨時要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還要在一些急迫或可能影響到別人的時候,保持鎮定跟孩子溝通,然後不厭煩的重複說明和提醒。
綺綺從下午開始和楓變得親近後,幾乎都黏在她身邊,但是到最後看完煙火,即將回到停車處時,她卻沒有說一句話就放開楓的手,跑去牽她奶奶的手。
當下楓也沒有多想,只覺得她大概累了,想要找奶奶,後來仔細一想卻覺得有些心疼。
原因是,長輩們不曉得為什麼總愛開一種無聊的玩笑,只要看到孩子跟哪個親戚比較親近,就會說你要不要跟他回家,可是這在孩子耳裡聽來,可能會解讀成你是不是不要我?
從下午開始這個說詞就重複了 2-3 次,再加上綺綺爸媽分開,她可能經常需要面臨這種和親近的人分離的場景,以致於當她覺察到又快要到分開的時候,選擇自己先放開手切開關係,然後躲進車裡連再見都不想說。
楓雖然心裡有些小失落,但想起看完煙火時,綺綺抓著她因為坐太久,而變得有點冰涼的雙手,去貼在她自己的臉上,藉此讓姑姑的手變溫暖的貼心情景,內心又是一陣爆擊。雖然 4 歲的綺綺長大後大概不會記得這一天,但對姑姑楓來說,卻是無比難得又深刻的一天。
當楓把這次的經歷跟其他人分享時,對方回饋給她說,你原來也是有母愛的阿,聽到「母愛」這個詞,楓的心裡有些說不出的抗拒。
雖然她的確從跟綺綺的互動中,感受到單純且無條件的愛所帶來的幸福感,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感受太具有吸引力,卻不是頭腦認為自己應該或需要擁有的,以及有其他顧慮,才要很快的把可能發芽的小苗給蓋掉。
平時連跟爸媽或朋友約都覺得麻煩的楓,竟然在回到台北後,浮起也許可以問問同事們,台北有什麼地方可以帶小朋友去玩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