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聽了白先勇老師的兩場講座,分別是
3/1在高雄衛武營【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
3/9在台北國家圖書館【白先勇談《紅樓夢》與《牡丹亭》】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感覺到躁動、焦慮、憂思較重?
這次分享我從牡丹亭講座中所學到的情緒與創造!
今年春天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感覺還沒有真的度過冬天,怎麼就熱了起來?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感覺到躁動、焦慮、憂思較重?
心中似乎堵著一口氣,悶而不發,感覺到行動卡卡、動力無法順利輸出,我去身體調理時,調理師Fox跟我說:「是因為今年驚蟄沒有打春雷」,沒有雷聲震起最深的地底冬眠的蟲,也沒有雷電引起空氣中電子變化,降下春耕的有機氮肥滋養大地,所以感覺氣凝塞而壅堵。
🌱 驚蟄起│看見、接納、覺察情緒與感受
春天時,迎向新的開始,是新年之始,也是新的一季,總會讓人思考是否芳華虛度?以及我們想要規劃怎樣的未來?
天氣回暖後,春暖花開,又遇春寒乍暖,上呼吸道最容易是過敏與感冒的季節,而心理上則是容易因為人體腺體開始活躍,加上氣候多變,萬物甦醒的刺激,讓冬天沉澱的鬱悶從最底層浮起,造成思春病,就像《牡丹亭》中女主角杜麗娘生的病,他在遊園後做了春夢,與柳夢梅相遇,而後被夢驚醒,再至尋夢。
因為外在變化刺激了感官,所以有所感受,而後體察有了情緒,這讓我想起Nico姊姊分享大牛老師所說的:「感受就是身體的反應帶來的感覺(例如悶悶的),情緒就是定義這個感受的名詞(例如悲傷)。」
人生而有情,當這些情緒與感受出現時,就是內在的導航在提醒我們要校準方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感不知道從何而激發,等到發現時已經深陷其中,情緒是我們無法控制,也無法預測的,但也是我們來這個地球可以盡情體驗的。
《牡丹亭》主題就是「情的極致」,他出現在宋明理學最盛之時,當時強調「存天理,滅人慾」,壓抑與限制情感的抒發,而湯顯祖所寫的《牡丹亭》就是對理學的反動,追求個性解放,白先勇老師說《牡丹亭》就是一部愛得死去活來的悲喜劇與愛情神話。
🌷 春分至│順應情感,平衡內在
兩場講座我更有感的是【白先勇談《紅樓夢》與《牡丹亭》】,《牡丹亭》上承西廂,下啟紅樓,而紅樓夢的背景,也是崑曲最興盛的時候,崑曲因深受皇帝喜歡,從昆明地方戲曲搖身一變成為江南的達官顯貴園林中一道風景,有戲班子才可顯社會地位,故有我們所讀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
紅樓夢的創作手法受到明清傳奇影響,相較西方小說的敘述性較強,以分析為主,傳奇則是較重戲劇性,並且是一則則連貫「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曉」,就像連續劇,最終湊起來會是一部精彩大戲。
《紅樓夢》以戲點題,林黛玉原型為杜麗娘,同為情而死
第十八回:元妃回家省親,點出四齣戲,分別點出自己與家族的命運。
《豪宴》點出賈府被抄家,《乞巧》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故事,楊貴妃上吊自殺,享年40歲,此處點出元妃會死得早,所以賈府才會敗,《仙緣》則透過邯鄲記講述呂洞賓渡盧生的故事點出賈寶玉最後出家,而牡丹亭杜麗娘的《離魂》則是點出林黛玉會為情而死。
第二十九回:透過賈母的反應,點出賈府的興衰史
從《白蛇記》漢高祖劉邦開國,描述賈家開府,而後借唐朝大將郭子儀的故事講述賈家最盛時期,第三本來到《南柯記》榮華富貴原是一場夢,賈母不語則是他已經明瞭賈府最終的下場。
第二十三回:提到西廂記與牡丹亭,以及林黛玉的惜春、傷春
第五十四回:提到牡丹亭 尋夢
林黛玉自幼體弱多病,對於命運更是敏感,憐惜韶華易逝而葬花,聽到牡丹亭的「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想到無法消受賈寶玉的情意,淚灑當場。
林黛玉與杜麗娘一樣敏感,外在守規矩,實則內心情感豐沛,當時僵化的規矩對女性是非常壓抑的,所以如籠中鳥的閨閣女子只能在遊園時感到些許自由,牡丹亭的遊園情境,也影響到林黛玉的葬花詞,見到春天百花齊放之景,卻感到芳華虛度,春光不久。
相較於含蓄甚至隱忍的情緒,兩位女主角的情感更加強烈,他們都不願遵守儒家道統,選擇追求愛情,最終殉情,他們順從本心情感的指引做出種種舉動,而此舉就是對宋明理學的反動,也被視為儒家的叛徒,只是最終杜麗娘是死而復生的神話,而林黛玉則香消玉殞。
牡丹亭從夢中情,跨越生死走到人鬼情,最後回到人間情,有情人終成眷屬,情感層次從「情真、情深、情至」層層堆疊遞進。
奔三的年紀,不再是花季少女,看見滿地殘花,知曉生命有限,這也提醒著我人終將一死,情緒的隱忍不發,不僅傷己也傷人,壓抑的活著也是活,肆意快活的活也是活。
❓ 捫心自問:
「什麼是你當下不做,到死前都還會掛念的呢?」
「什麼是我死後想留給這個世界的呢?」
「什麼是你當下不做,到死前都還會掛念的呢?」如果你發現你不做,未來還是會放注意力在上面,到死前都會念念不忘,甚至後悔的,那麼即使可能會死,你也要去做,這樣才不會成為你內心的罣礙或心魔。
「什麼是我死後想留給這個世界的呢?」可以選擇悲觀等死,或是庸庸碌碌過一生,也可以選擇珍惜當下的春光,更有意識的去擴展生命,我想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專注於更加美好與值得的人事物,而不是浪費生命在對自己沒有意義的事物上。
🌺 穀雨花│在自己的花期盛放
你想為這個世界創造甚麼?
創造(請參考註解)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但我們不一定要從零開始,也可以透過主觀的想法將不同的事物組合起來,並且可以普遍讓人接受,在我們除了為己求生存外,當我們的生命持續擴張與探索,我們就會踏入另一個階段,就是你想為這個世界創造甚麼?
有些人可能會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有些人可能是像德雷莎修女一樣大愛的利他,回饋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如果你的人類圖也是生產者,我們來世界上就是來創造的,只是要注意的是我們將薦骨的動能是拿去做我們真心感到喜歡、有回應的事情嗎?做完我們是否有獲得滿足感?還是只是消耗?做完只覺得鬆了一口氣?
創新傳承:《青春版牡丹亭》
連兩周南北奔波聽白先勇老師的講座,真心佩服已經87歲高齡的老師,高雄場是晚上,他當天還要搭最晚的高鐵回台北,而台北場更是準備ppt、《青春版牡丹亭》欣賞片段,最終講座兩個半小時,收穫滿滿。
我想正是因為崑曲就是他真心熱愛的吧!所以在五十幾歲,因大病走了一場鬼門關後,他思考為甚麼他還活著?當時他只覺得未盡之事,就是復興崑曲,而只要一提到牡丹亭,他的眼裡神采奕奕且紅光滿面。
在第一場的講座中有提到,為甚麼在文革時期已經失傳、產生文化斷層的崑曲可以再次復興,白先勇老師以及團隊決定讓崑曲走入校園,否則只有老一輩知道崑曲,沒有新血加入或是欣賞,崑曲依舊無法傳承。
白先勇老師直接體現創造的過程,他當時選角選正值青春的大學生演員,讓他們跟老戲骨的老師們從零開始學習傳統崑曲,除了傳統戲台,牡丹亭首次進入校園表演,本質上讓人共情的部分、想傳達的意義不變,只是讓形式(道具、服裝、舞台美術)更加符合現代審美,並且不斷與時俱進,讓大家可以普遍接受,而他成功了,講座中男女老少皆有,而青春版牡丹亭各場更是一票難求。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許多內容大家都已經創作過了,那麼我們還要輸出甚麼呢?我想就是讓他更加符合現代的需求,可以幫助更多人,也許道理都一樣,但是時空環境不同,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享我們是怎麼處理的,總會有需要的人會收到。
情感是創造未來的驅動力
無論是何種情感,如杜麗娘與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或是個體人的鬱卒,情緒並不是問題,不然這麼多經典的文學創作、音樂、畫作、藝術是如何產生的呢?
不正是因為藝術家、作者們對生命變化有所感受,所以將情感以各種媒介抒發與紀錄,才能跨越時空讓不同時代的人也有所共鳴嗎?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接受、陪伴自己走過低潮,並運用這波情緒浪潮帶來的養分,分享我們在過程中的覺知,為他賦予意義,讓生命產生新的變化,帶給世界新的可能性。
清明前後是百花盛開最美的時刻,春天的草花花瓣多輕薄,穀雨開始進入梅雨季雨打花殘,那些低潮與靈魂暗夜,化作春泥更護花。因為有了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我們會對焦我們當下想要的生命狀態,置死地而後生,所以我們會嘗試突破舒適圈,也才有機會擴展到下個生命階段。
牡丹在穀雨百花落盡時才壓軸登場,也代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不需要與他人比較,著急有所成果,因為你正走在自己的花路上。
旅程中會有各種情緒過客(蝴蝶、蜜蜂、小蟲們),但他們不會一直停留,你永遠可以選擇如何與情緒相處、如何回應情緒,也可以將情緒化為前進的驅動力,不再壓抑,讓他們堵在身體的某部分變成氣結,而是選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抒發,創造你想要的未來。
感謝願意看到這裡的心靈玩家們,祝福你的未來一路生花,處處逢春~
- 當胸口悶悶、動力感到卡卡的、不太順的時候,身體調理師Fox有跟我分享可以聽頻率 432 Hz,並且是自己感受舒服的音樂,或是透過唱歌、去大自然走走與吶喊,幫助我們順那些凝滯的氣與調頻自身狀態。
- Nico姐姐有分享他透過打鼓與身體共振,也有感到動能滿滿!爵士鼓與手鼓的感受不同,手鼓直接碰觸鼓面,感受更為直接,有興趣也可以跟Nico姐姐討論喔~
點擊此處>> 【與Nico姊姊的鼓聲一起共振調頻】
提供給大家參考~
撰文:Ning
參考資料
- 《紅樓夢》
- 《牡丹亭》
- 《樂活在天地節奏中》
- 白先勇老師兩場講座的筆記內容
- 創造 含意 (百度百科 )